- 閱讀權限
- 36
- 威望
- 0 級
- 論壇幣
- 370 個
- 學術水平
- 185 點
- 熱心指數
- 224 點
- 信用等級
- 84 點
- 經驗
- 32781 點
- 帖子
- 5600
- 精華
- 0
- 在線時間
- 851 小時
- 注冊時間
- 2018-4-12
- 最后登錄
- 2020-9-7
院士
還不是VIP/貴賓
- 威望
- 0 級
- 論壇幣
 - 370 個
- 通用積分
- 112.5366
- 學術水平
- 185 點
- 熱心指數
- 224 點
- 信用等級
- 84 點
- 經驗
- 32781 點
- 帖子
- 5600
- 精華
- 0
- 在線時間
- 851 小時
- 注冊時間
- 2018-4-12
- 最后登錄
- 2020-9-7
|
之所以有今天中國經濟的歷史原由
1996年,中國第一次出現了貿易過剩。
當時一半以上的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50% 。到1998年,商品庫存已達到GDP 的50% 。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,經濟就會出現危機。
但1998年的生產過剩并沒有轉化為經濟危機,而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被消化掉了。
經濟危機表現在商品無法銷售這一事實上。所以自然而然的邏輯就是,我只需要找到一個能把商品銷售出去的方法,經濟危機就會暫時結束。因此,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,避免經濟危機有兩種傳統方式: 開拓更多的國內市場以及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。
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,把商品賣給以前沒有買過的人。
1998年以后,我國正在通過“挖掘國內市場,開拓海外市場” ,以延緩經濟危機。
對內。1998年以后,我們以各種方式進軍國內市場。例如,取消社會住房,振興一系列產業鏈的房地產市場。
對外,我們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,出口激增,吸收了大量的輕工業產能過剩。
在國內外房地產和出口兩個新興市場的推動下,中國經濟迅速走出陰影,形成了“外貿-投資”雙重驅動的經濟模式,形成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外經濟循環,這兩個循環的有效運行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保證。
|
|
-
總評分: 經驗 + 140
學術水平 + 1
熱心指數 + 1
信用等級 + 1
查看全部評分
|